中国广播民族乐团
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,原名“中央广播民族乐团”,组建者包括著名作曲兼指挥家彭修文大师与张晋德先生等音乐家,是中国很早期就成立的大型专业民族乐团,希望藉着广播、电视为国内外的广大听众服务。1980年五月更为现名,本世纪又与原“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”重组整合成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下属的电影交响乐团、广播说唱团、广播合唱团、广播电声乐团及广播民族乐团五个分团之一,也是国内影响特别广泛的大型交响乐团。
乐团组建之初,首席指挥彭修文率先确立和奠定了以弓弦、弹拨、吹管和打击乐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架构,他还和一批作曲家创作众多民族管弦乐作品,包括各种大型合奏、协奏,小型合奏、齐奏、重奏、独奏以及各种民间音乐组合等多种形式表演,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交响化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,该团更大胆地将着名世界经典名曲,如《展览会上的图画》《卡门组曲》《G大调弦乐小夜曲》等移植演奏,成功开拓了民族乐队演奏曲目的新领域。乐团在彭大师无私的全力贡献下,逐渐建立起一个被誉为“艺术作风严谨、声部默契十足、音质音色纯净、力度音响丰满”的演奏风格。
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,在历任团长及前后任指挥彭修文、楚世及等大师带领下,造就出一批批技艺高超的演奏家:简广易(笛)、俞良模(琵琶)、王仲炳(阮)、王宜勤(二胡)、丁国舜(扬琴)、蔡惠良(排鼓)、李增光(笛)、姜克美(胡琴)等,广为听众喜爱的后起之秀指挥家如彭家鹏、张列等,使得乐团整体表现能保持一贯的高水平。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过的曲目超过二千首,曾于2000、2001两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了中国民族音乐;2002年,在日内瓦参加联合国“不同文明对话年”,随后又访问了德国、比利时五个城市,在欧洲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民族音乐无穷魅力的向往,为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奠下良好的根基,不啻为当代极其有贡献的艺术团体之一。